以赋的形式介绍和描绘地区和单位的历史现状、成就经验和远景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许多名城、名校和重点建设工程的赋早已见诸于各种报刊,成为展示文化、提升形象的重要载体。
《海大赋》初稿由校史馆承建单位武佩珧先生创作,经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定稿。以赋特有的骈句、对仗,节奏和韵律形式和优美、典雅和华丽文学辞汇,描绘上海海事大学百年发展历程,概括学校办学成就和经验,展望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和追求。希望通过《海大赋》这一文学作品,能使大家一窥百年发展轨迹和辉煌成就的概貌,感受海大传统精神,关注海大未来愿景,体验海大审美意象!
附:《海大赋》及白话文翻译稿
海 大 赋
(2014年10月24日)
夫沧海之上,海事天殇;世纪名府,望洋跌宕。
方其生也,列强侵邦;幸其成焉,海峻断疆。三覆于不济,三兴于明时。“南洋”铸石,挽航权于维危;“吴淞”策马,创船校之滥觞。仰望舟师,虽玉碎而不夺其坚;开涛劈浪,有丹蚀而不消其赤。文治武功,历劫悠丝;为国授命,赴海壮怀。故凡百年,遇凄风而不苦,得佳时而复昌。徘徊九曲,洪波留韵;滴水磐石,终成浩荡。
开国兴航,船校升格“航院”,布局新创。淞水潆洄,“海院”复盛浦江,弦歌续唱。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群贤荟萃,智库誉享。更名“海大”,舳舻劲发谱新章;迁址临港,征帆高悬承慧樑。忠信笃敬,强航兴邦,一百年创学昂扬;波涛伟岸,嘉言懿行,八万里桃李芬芳。望远深蓝,桂棹兰桨,到大洋击水展鲲鹏鸿志,争一流而竞世界名榜。
顾淞沪航海之高教,涛涌潮涨,往之铿锵。今特集铭聚鼎,建馆秉志,庶几后学才俊,跨海奔洋,再续华章!
海大赋
(白话文翻译稿)
啊,大海苍茫,云水激荡,近代中国,海权沦丧;作为百年名校的上海海事大学,发展之路,也是风雨兼程,起伏跌宕。
上海高等航运教育筹建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之中,诞生之时,国家海权旁落,海船的船长、轮机长尽操洋人之掌。旧中国内扰外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船校发展过程中,三次兴办于国运好转之时,三次中断于民族危机之中。为了挽救航权培养人才,1909年,首在南洋公学设立船政科,1912年,再于吴淞炮台湾独立建校,开创了中国高等航运教育的先河。回首学校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虽然历尽劫波,但众志成城,笃行的步伐始终坚定铿锵,犹如航船扬帆,迎风破浪,面对如山困难,不变振兴航运的赤胆忠心!百年历程,千般艰辛,海大人报效祖国,献身航运的雄心壮志从不更改。不管碰到多少困难,从不怨天尤人;到了国家需要之时,抓住机遇,健体强身,继续向前!啊,百年海大呀,前行的道路尽管曲折起伏,但海大人始终薪火相传,弦歌高唱,船政科、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航务学院,海运学院、海事大学,涓涓溪流,终于汇集成东海之滨的洪波浩荡!
新中国成立,国家振兴航运事业,交通大学的航业管理系并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校升格改名上海航务学院,不久,学校北迁大连,中国的航运高等教育呈现新的布局。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适应国家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部决定恢复上海高等航运教育,成立上海海运学院,淞水潆洄,薪火传旺,上海高等航运教育为中国航运事业人才培养续写新的诗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上海高等航运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利用上海独特的地域和人才优势,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云集于学校的教授、名师,组成了享誉航运界的航运技术、水运管理和国际法律的专家智库。2004年,更名上海海事大学,学校犹如一艘新增动力的航船,为服务航运、物流与海洋,再写新的辉煌;2008年,学校搬迁临港新城,更是征帆高悬,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忠于国家,献身航运,强航济国,是海大人一百年来办学理念的弘扬;坚定执着,勇承大樑,德厚行佳,是遍及世界各地海大校友的精神闪光!环顾五洲,放眼四海,我们要胸怀理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学鲲鹏展鸿志,在建设航运强国过程中,施展才华,争创一流,跻身世界高水平航运院校之列行。
回顾上海高等航运教育的发展历史,虽历经艰辛,但弦歌不缀,成就辉煌。今天我们采撷上海海事大学百余年办学的“亮点”和“精华”,以校史馆为平台和载体加以展示,以继承和弘扬光荣传统和办学精神。期盼海大莘莘学子,在献身航运事业中大展宏图,为实现振兴中华的梦想,新世纪再写忠信笃敬,强航兴邦的崭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