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列强环伺,中国的江海航权逐步丧失。为“收回利权、振兴工商”,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大臣倡议并经清廷批准“官督商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1873年1月17日在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正式开业。招商局创立后,迅速以上海为中心,开辟了从上海到汕头的中国商轮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从上海到汉口的中国商轮第一条长江航线、从上海到日本神户的中国商轮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除开辟航线外,招商局还在上海浦东、虹口等自置了码头、栈房。由初创时期五艘轮船起家,发展到拥有总吨位达四十余万吨的商业船队及大量港航设施和1.5万名员工的庞大规模。不仅在国內江海航线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还不断开辟远洋航线,从亚洲一直沿伸至南、北美洲。企业的经营范围也从主营轮船运输,逐步扩展至保险、电报、机器制造、煤矿、房地产等众多投资领域。招商局的发展演变历程,堪称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招商局作为外资企业的对立面出现,一开始就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除开展正常的营运业务外,招商局还承担着一些特殊的使命。在招商局的创办与经营管理活动中,曾经留下了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刘鸿生等一批中国近代著名人物的身影,而他们对近代中国经济、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招商局一向纳贤兴教、资助教育,包括运送中国幼童赴美国留学,资助福州船政学堂,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以及吴淞商船学校。学校前身南洋公学,系两江总督刘坤一、招商局督办盛宣怀于1896年奉旨允准督办,盛宣怀自招商局、电报局岁筹经费银十万两,作为办学开支,其中招商局岁拨六万两、电报局岁拨四万两。南洋公学所有学生都不纳学膳费,且月有奖金以资鼓励。
招商局与吴淞商船学校,两个近代中国航运史上叱咤风云的名字,结下了跨越二个世纪的百年历史渊源,在经费、校舍、教学、训练、实习学员就业、人事管理等诸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与渗透,先后有四位招商局人员出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而吴淞商船学校培养的航运人才也为招商局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他们的足迹遍及全球,大多从事水运,成为招商局航运教育、企业管理及运输船舶之中坚。1937年时任校长刘永诰就两届毕业生分别就业事谈到:“去夏鄙人任事之日,适值本校复兴以来驾驶科第四届、轮机科第三届之学生甫经毕业,学成致用固为诸生当然之愿望,因受诸生之请,髮为分别摇毂,得于最短时期内尽数就业。本年则更预为之计,当未举行毕业典礼以前,已与招商局、三北、民生、中兴等各公司接商洽妥,所有驾、轮二科毕业者三十余人已尽数分配。在昔诸生以就业问题为虑,今则一若有供不应求之势,鄙人分所应为,未敢侈言有何出力,而招商局、航政局、轮船业公会及各公司之热烈协助,不能不既感且佩。”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接管委员会航运处处长于眉,以军事总代表的名义,率领接管人员进驻招商局(上海总公司)。1950年3月,于眉兼任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9月12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航运管理系及海关总署税务专科学校海事班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于眉任上海航务学院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此,发轫于上海的高等航海教育迈入了新的里程。
来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编,都会遗踪 第14辑 2014.02,Cultural heritage of cities,学林出版社,2014.08,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