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于1933年考入母校的第一届高中学生欧椿堃。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驾驶系,于1940年毕业。
我也是在1937年7月间与数位同学及教师在暑期没有回家,留宿学校。当日本发动8.13轰炸上海前,我们在恐怖愤怒下,最后流着眼泪离开母校。离开时,回首泪看尊严的校门,雄伟校舍上的升旗楼与高高工烟囱,转眼虽已七十多年,仍历历呈现在心头,怀念不已。在怀念与回忆中,谨将当年学校生活中一些点点滴滴叙述如后。
母校直属交通部管辖。学校一切经费均由国家支付。所以我们入学学生可免交学费、宿费及书费。但是第一次入学时,学生仍要交制服费五十块大洋及伙食费三十块大洋(每月付伙食费6元,预付5个月),总共八十块大洋。这些费用非一般学子家庭能负担得起。制服费五十元由学校收取,统筹办理。高中学生配发秋冬藏青色中山装一套(专科生则为西装),夏季白色中山装两套,高中、大专生皆一致,英国海军式帽子一顶,黑、白皮鞋各一双,白衬衫二件,袜子四双,另外加发军事训练时穿着之草绿色制服一套。学校设有洗衣部,免费为学生洗烫衬衫等。
伙食费每个月六块大洋,在当年算是昂贵的,因为当时普通船员月薪不过二十块大洋左右。不过伙食费虽贵,但每餐菜色丰富且重营养。早餐有馒头、鸡蛋、六碟小菜。中餐及晚餐则有六菜两汤,用餐时每桌仅坐六人。因为我们学生宿舍每室住六人。用餐时同室六人同桌。
训导学生方面,学校采取军事管理。每天早上6点由吹号兵吹起床号,全体学生起来后,必须将床上棉被、枕头摆放整齐,并在上面铺上学校发的白被单,必须铺的方方正正。床下皮箱及鞋子等也都要摆放整齐。书桌上更是不可乱放不需要的东西,以便军训教官视察内务。7点早餐后,回到房内穿好制服。7:45要到操场上列队,由每班班长,亦即分队长,点名后报总队长,总队长报军事教官,最后报告训导主任。8:00升旗典礼。8:30开始上课。早上有四堂课,下午两堂课,15:30下课。下课后,学生不得留在宿舍内,要到操场上运动。学生可按照个人兴趣参加球类、游泳、体操等活动。17:00-18:00自由活动。18:00晚饭。19:00开始自修到21:00。所有学生必须留在宿舍内做功课,宿舍的门开有一玻璃窗,以便校监与主管察看监督。21:00-22:00学生自由活动,多数学生洗澡或休息,或继续做功课。洗澡的学生们则拿一小木桶到浴室隔壁老虎灶取热水。所谓老虎灶者,乃是在一小房间内专门烧开水用的。22:00熄灯后,即使学生还有紧急功课也无法“开夜车”,只好“开早车”(即早上4、5点起来)。而最让我们学生为难的事,乃是我们宿舍到厕所距离有150米,冬天半夜起来如厕实在是一大苦事。
学校规定午餐时需穿着制服,离开学校也必须穿制服。穿着制服遇到师长必须立正敬礼,遇到同学必须互相敬礼。
母校学生毕业后上船工作,航行世界各国港口。有时上下船采用小火轮接送,要上下舷、绳梯。为保人身安全,故学生在校必须学会游泳。因此游泳成为我校必修科目之一。毕业时必须经过游泳考核达100米,否则不发毕业证书。
我们学校的游泳池长60米,比国际比赛用游泳池还长10米,堪称全国最大的游泳池。游泳池下面安装一个管子通到黄浦江,黄浦江涨潮时游泳池水则满,退潮时水就干了。在进水管内装有一阀门开关,但是潮水涨退时间与我们学生作息时间不一致时,我们要想游泳就颇不方便。学生只好跑到学校附近吴淞口炮台湾三夹水去游泳。所谓三夹水者,乃是在黄浦江口与长江口交会处,水利局为防止长江的沙冲到黄浦江口堵塞航道,不利航行,所以在吴淞口筑一石坝长1500米,遏阻长江的沙冲倒黄浦江口。因此石坝里的水不深,所以许多同学都在那儿游泳。因此,三夹水,即长江水、黄浦江水及涨潮时的海水三者交会之处。
学生们在学校游泳池和三夹水游泳到游技增进后,则有些学生在周末、假日到黄浦江中去游泳。时常会在江中游两、三个小时才回校。然而在江中游泳是为校方所不准的。
回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我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所有驾驶与轮机系毕业同学,纷纷聚集上海与台湾,不下两百余人。去台湾的第一、二届老同学,被派去台湾基隆和高雄港务局,担任港务局长、航政组组长等要职,或出任引港工作。在上海的同学,从第一届到本人之后的一届学子们,则全被各航运轮船公司竞相争聘出任船长、大副之职。当时曾有“全国没有任何航运轮船公司不愿意聘任吴淞商船学校学生”之称誉。此时,实乃我母校同学为中国航运服务鼎盛时代。
流水七十年间,许多同学纷纷凋零,今尚幸存者,不过十余人,怀念母校,回忆往事,衷心戚戚,不胜感慨万分。
(本文作者简介:欧椿堃,出生于1915年,祖籍福州,1940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驾驶科毕业。福建省排球协会名誉副主席。2008年,94岁的欧椿堃校友为中国2008年奥运会年龄最大的奥运火炬手。2013年6月,欧椿堃老校友出资100万元,在母校设立“欧椿堃吴淞商船助学金”,用以资助立志投身航海事业的上海海事大学在校学生。)
来源:海大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