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以来,航运沉沦、海权旁落。在近代有识之士的号召和推动下,1909年晚清邮传部批准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开设船政科,即上海海事大学前身,这也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滥觞。后来经唐文治、盛宣怀、张謇等先人的努力,学校于1911年终于在上海吴淞炮台湾独立建校,并命名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学校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半部海权史,屈辱和光荣并存。建校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国家航运事业培养人才,是拳拳爱国之心下的迫切救亡之举,所以说,爱国主义一开始就成为我校吴淞商船精神的内核。历史上,我校曾三覆三兴、五易校址,曾在唐家沱“江顺”轮这艘“移动的教学楼”上办学,也曾在重庆溉澜溪、人和场等地书写“高山上学航海”的故事。“著名教育家、有‘中国杜威’之称的吴俊升,同济版《高等数学》起草人陆子芬,我国海商法创始人魏文达、魏文翰等都是我校历史上重要的人物。1958年重建之初,许多吴淞师生校友放弃原先优越的条件回到上海,他们用双手建起教学楼、挖出游泳池,将民生路老校区从荒地中从无到有地建起来,令人动容。
从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吴淞奠基成立商船学校,到上海恢复高等航海教育、建设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事大学走过百余春秋,几经中断复校之变、迁徙辗转之艰,仍勇立潮头,坚承兴航育人、建设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建设的大任。海大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无数先贤志士的筚路蓝缕、开拓进取。
盛宣怀,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清末重臣。鸦片战争后,列强侵邦,华夏惟危,为了发展航运业,夺回航权,时任招商局督办的盛宣怀立志设立商船学堂,并在上海创设南洋公学并亲自担任督办。
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盛宣怀
张謇,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謇筹集部分经费,并在上海吴淞炮台湾购置地皮,着手筹建商船学校,大力提倡航海教育。
“商战竞存之世,欲借以保主权而辅海军,非创设商船学校不可。”——张謇
唐文治,江苏太仓人。1907年,唐文治出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并于1909年增设船政科,开创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
“商船驶到国外,其实是国家的势力所达之处……而国家一旦有事,诸生即是海军。”——唐文治
萨镇冰,福建闽县人,历任海军上将等。萨镇冰任职校长期间,想方设法调来“保民号”为学生实习船,率领学生航行南北洋实地练习,注重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于1914年培养出第一届海运人才。
“若无后悔须勤奋,各有前因莫羡人。”——萨镇冰
王伯群,贵州兴义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1929年9月1日,时任交通部部长的王伯群为刚复校的“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题写校训“忠信笃敬”,并兼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这也是上海海事大学现校训的由来。
“寄学生以品学兼优的希望,以求世界影响。”——王伯群
陈嘉庚,福建厦门人,爱国外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56年2月,他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提交“建议恢复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及上海航务学院”的提案,并于1956年就其提案致函周总理,力主我校复校,为上海在50年代恢复高等航海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振兴航业,巩固海权,一洗久积之国耻……然欲兴航业,必须培育多数之航业人才。”——陈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