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8月13日,日本军舰向上海闸北轰击,中国守军随即予以猛烈反击,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上海也自此成为了战争的前线,不再适合继续办学。
一、“江顺轮”的由来
淞沪战役中,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因地处火线,校舍被日军所毁, 被迫停办。1939年6月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教育专门委员会决定在重庆恢复商船专科学校,易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由高教司司长吴俊升兼任。复校时期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全体筹备人员因陋就简,上下齐心,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没有教学设备和器材,就在重庆设立捐赠点接收国内外的捐赠;没有图书仪器,就将原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残存图书和部分仪器也经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运抵重庆。校址虽选在江北溉澜溪的陈莹山基上,但由于尚未建成,学校不得不暂时先租用招商局停在唐家沱的“江顺”轮作为临时办学地点先行开学。
二、“江顺轮”的样貌
“江顺”轮系轮船招商局一艘搭载761人的客轮,总吨位4327t,载重吨位为4800t长约104米,吃水深度12.6ft,因抗战初期疏散物资由宜昌驶上重庆。经过重重艰险,江顺轮终于在1939年10月12日安全抵达重庆。如此巨轮,由宜昌驶进重庆,本已就是航海史的一大奇迹。之后又作为高等学府办学之“校舍”,更为中国航海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
三、我校曲折办学历程的见证
1939年11月27日,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于“江顺”轮隆重举行开学典礼。1940年3月江顺轮租约期满后,又租借江北人和场的段家公馆和黄氏祠堂为临时校舍,1942年正式迁入溉澜溪新校舍。简陋的环境并没有影响对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此期间,学校首次设置了造船专业,从而使学校构成培养人才的驾驶,轮机,造船三科并举的新体系。至1943年初,三科在校学生近300人。
虽然租期仅有短短4个月,“江顺轮”这座“移动的教学楼”是我校筚路蓝缕、艰险曲折办学历程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敌、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我校于2012年12月12日投入使用了另一座“移动教学楼”——育明轮。下期将详细讲述这艘目前我校吨位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远洋教学实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