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上建起的“浦东第一高楼”,在临港滩涂上打下新校园的第一根桩基,今日海大校园里诸多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观……回首浦东第一所大学的成长之路,有图有真相,也许还有你的珍贵回忆!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从这里起步。
上海,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祥地。1909年,为维护海权、挽救航权,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图1 校史馆内复制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6年的老校门
此后近半个世纪,学校先后更名吴淞商船学校、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国立上海航务学院,辗转上海、重庆多地,最艰苦的时候,只能租用停泊在港口的江顺轮作为校园。
图2 1940年2月,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在江顺轮上的开学典礼
学校历经三次复校而又三次重办,刻苦学习的劲头从这娟秀的笔记中可见一斑。
图3 1947级校友卓东明先生捐赠的听课笔记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特色之一就是全英文教学,上课的教材是英文原版的,对学生英文的要求相当高。
当年毕业生的毕业照,英姿飒爽!
浦东第一个大学校园,稻田上听取蛙声一片
图6 民生校区俯瞰图
1958年9月:交通部决定恢复上海高等航海教育,由上海海运局和上海船舶修造厂负责筹建上海海运学院及其附属中等技术学校,选址上海川沙县洋泾地区。
1959年7月:上海海运学院在沪组建,浦东的高等教育自此滥觞。首届招生83人,设一个海洋船舶驾驶班,两个轮机管理班。
由于民生路校区建设还未完成,1959年9月5日新生入学后,学校暂借外滩中山东一路17号和23号大楼的部分层面用于教学和办公,对学生采取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穿着白色制服的学生排队在外滩晨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59年10月:上海海运学院第一幢教学大楼在一片稻田里破土动工,全体师生员工参加工地劳动、一同建设校园。次年6月,4层教学大楼正式竣工。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海运学院的这幢主建筑一直代表着浦东的高度,是沿江地区独一无二的地标。
图7 教学楼
这幢建成于1960年的四层教学楼,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浦东的最高楼
上世纪60年代,上海海运学院推行开门办学,把专业教育和企业生产结合起来,由院领导带领师生去武汉长航进行托拉斯实践,学生在码头实习、师生一起修编教材,为中国航运事业培养高级人才。
上海海运学院的校门几经变迁。最早期的校门,建在民生村的歪歪斜斜的村道旁,四周都是农田,因此,许多校友亲切的称它为“歪门邪道”。
图8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生路校门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发展,海运学院几经扩建,并在浦东大道开设了新校门。“浦东大道1550号”,锁定为上海海运学院的门牌号。
图9 浦东大道1550号,上海海运学院大门
2008年海大整体迁建临港后,依然保留了“1550”的记忆,校园新址为:海港大道1550号。如今这块珍贵的门牌,被收藏在校史馆内展出。
民生路时代的海运学院,
创下了颇多第一,留下了太多回忆。
图10 室外游泳池
1980年建成的室外游泳池,是师生锻炼体魄的好去处,海大毕业生人人会游泳、不会游泳毕不了业的传奇一直延续至今。
图11 水塔
建于1981年的水塔,设计容量100吨,可为校园近千名师生供水,也是地标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学校四周基本被农田包围。“夏夜,天上星星很亮,图书馆灯火辉煌,田野里蛙声阵阵,真有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古意。”老校友这样回忆。
图12 民生路校区宿舍
建于1960年的民生路校区宿舍,几十年里迎来送走十多届海大学子。
图13 教室
长桌,翻椅,民生路教室的模样,你还记得吗?
图14 民生路“大榕树”
这棵民生路校园中心的“大榕树”,及其树下那一圈因岁月洗礼而磨得光溜的靠背石凳,则是每一位海运学子不能磨灭的青春记忆。
图15 青春的回忆
其实,大榕树名不副实,它是一棵百年树龄的大樟树。它位于校园中心位置,早上从宿舍去教学楼,树下已坐满了晨读的学子;中午,在不同教学楼上课的恋人们相约树下,一起去食堂;傍晚,大榕树被数百只热水瓶团团包围,学生吃好晚饭再取了热水瓶去水房打热水。
图16 复原“大榕树”
如今海运校园原址已建成楼盘,这棵树却因其树龄长而被环境部门保护了起来,成为浦东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珍贵见证。当年大榕树下的石凳、以及民生校区教室里的木制课桌椅,也被搬进了校史馆。
图17 毕业照
这张摄于2005年的毕业照,记录下海运学院教学主楼的模样。
在未来之城的滩涂上 奋楫笃行
图18 临港新校区
2004年5月,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当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奠基开工,海大以拓荒者的姿态,成为投身临港开发的第一所高校。
从热热闹闹的浦东市中心,搬到当时几乎“荒无人烟”的上海最东南角,海大就这样在滩涂上、芦苇荡中拔地而起——
图19 建设初貌
2004年,滩涂上开建海大新校园。
图20 遥望东海大桥
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正是在这一年,为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海事大学整体从民生路搬迁到临港新城。
图21 新校一号门
校园变大了,从370亩到2000亩,翻了6倍;校园更美了,诸多景观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22 校内灯塔
高达31.35米的中国海事·南汇嘴灯塔亮起了灯,作为国内首座位于高校校园内的固定航标,它至今仍在使用。
图23 吴淞商船精神纪念碑
吴淞商船精神,是海大人心中永远的灯塔。
图24 液态模拟船“吴淞”号
校园内,停泊着引入全球最大、功能最全的特种模拟船吴淞号。它不仅颜值高,而且是师生离不开的专业学习基地哦!
图25 海燕山一景
挖智慧湖挖出的泥土,和民生路校区、吴淞校区的泥土汇聚在一起,渐渐堆成上海高校难得一见的山坡——海燕山。从宿舍区到教学区,迎着临港的大风翻山去上学,是海大学子难忘的回忆。
图26 育明桥
波浪状的育明桥,造型独特,光影之下美轮美奂。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新政喜讯不断传来,上海海事大学凭海临风,依托专业优势,做强航运、物流、海洋三大专业特色,成为一所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拥有2.5万名学生,为国家培养了16万名航运专业人才。
而随着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力大学的相继迁入,当年的“拓荒者”已不再孤独,临港大学城已经成为上海最具规模的三个大学城之一。